人力资源管理部做为企业最为核心的管理部门,如果能发挥作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工效,将是企业经久不衰的内在动力。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不仅需要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更需要信息化工具进行辅助。
1、脱离国情,贪大求洋
一些经济实力较强的大型企业,经过重组改革后,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被提到了空前的高度。在选型HR软件时,一些企业的高层试图通过引进外企应用软件来提升管理,但实践起来,屡遭挫折。究其原因,如下:
1)管理基础相差甚远
曾经有一个大型企业就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种种疑惑去发达国家进行了一次考察,在考察的过程中。对方谈到:一个企业要想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实施成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畅通的网络、基础的夯实、流程的规范。回来后,企业自醒,三个条件都不是很具备。
就拿流程规范这一点来说,企业引进一个人,按照正常的流程:先有缺岗,再行招聘,然后录用。事实上,现在的企业(尤其是国企),非正常进人时有发生,如果人力资本管理系统做得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那么用户就认为系统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国情所限,我们的管理基础非常薄弱,还处在“以传统管理为主,管理流程逐步规范,逐步与国际先进理念接轨”的阶段。
2)深层次的文化差异
西方国家 “法制”重于“人治”,当一个人经过考核,被确定为“不能胜任工作”后,很自然的就会“走人”,无论老板和员工都会认为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在国内,经常能看到一些单位的门前有下岗人员闹事,针对这种情况,一些单位只好延缓了改革的步伐。
现在很多厂商在设计软件的时候,很少考虑国情的因素,经常是花了很大代价推行的软件,最终运行起来的只是很基础的部分。
3)国情的差异
中国地域广大、人口众多,省与省之间无论从经济上、文化上、思维观念上都有很大的差异,由此衍生的管理也带有了一定的地方特色。
曾经有一个国内企业聘请了一位总裁,这位总裁在一年之后进行了一次反思:“我刚进这个企业的时候,对于一项差旅费管理制度非常不理解,该单位规定:普通员工出差行程在24小时以内坐火车,行程在24小时以上坐飞机。在国外,出行工具都是飞机,所以当时我感觉这个企业的效率很低。但在一年之后的今天,我的认识发生了改变,我当时忽略了一个问题,国外发达国家的人工成本比飞机票贵,国内的人工成本比飞机票便宜。”
只有建立在国情之上,融合国内外管理理念建立起来的制度,才是经得起考验的管理制度。
2、自行开发商业软件
目前,一些较大的企业经常自行开发HR人力资源信息化软件。在他们看来,自行开发软件成本低,上级单位一次开发,基层单位不仅可以多次利用,还可以满足本单位的个性化需求。
但最终结果证明,自行开发的人力资源信息化软件一般难以成功。一方面是因为企业内部的开发人员经验欠缺,没有业务基础,很难完全领会用户提出的需求要点;另一方面项目开发缺乏竞争动因,有可能只是敷衍了事。
与此同时,由于我国目前正处在由传统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过渡的转型时期,软件如果不能随着变革而自行适应,那么这个软件就没有生命力,对于自行开发的人力资源信息化软件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3、追求一步到位,造成停滞不前
“难得单位立项,一定要多申请资金,一步做到位,以后再申请就难了”。在这样一种心态下,人力资源部门往往倾向去选择一套大而全的“完美”的软件。
事实上,能够解决所有问题的“完美解决方案”是不存在的 。企业必须要对自身人力资源管理所处的阶段有清楚的认识,盲目追求“完美解决方案”很可能导致企业为适应先进的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而对现有的管理模式进行大规模的再造,引起一场“管理革命”。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
4、过度招标、项目失败
企业在进行制造业hr管理软件选型时,会遇到大量的厂商参与竞争。一般的用户都希望引入竞争,“花最少的钱,办最好的事” ,因此,招标成了企业达到这一目标的途径之一,但却存值得商榷。
1)制造业hr管理软件,不同厂商的产品适用的客户群是不一样的,很少有厂商提供的产品能够适应不同性质、不同规模企业的所有需求。
针对某一个客户,有些厂商的产品比较贴近,有些则相去甚远。总有一些弱势的厂商为了获得项目机会而将价格报的很低。最后的结果是:客户集市场上所有软件的优点和长处写成的“完美需求”,以一个最低价中标,这就是所谓的“过度招标”现象。
2)有些单位负责招标的成员中80%都是非HR部门的人员,这就使得本来最重要的软件适用性、易用性等指标被排到了次要的地位,一些关系厂商优势会较为突出。
综上所述,一个企业在进行自身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规划时,一定要抛却“浮躁”,步入理性的轨道,首先应该拿出的是一个规划,在未来的几年中分步实施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遵循“管理规范在前,制造业hr管理软件应用在后,边建设、边应用”的原则,稳步推进、化解风险。
汇通科技将会持续为大家提供人力资源行业资讯和相关问题解答,同时我们开发的
ehr系统已得到了国内上千家企业的选用和认可,帮助企业实现了考勤管理、智能排班、薪资绩效、电子签核、就餐消费等方面的信息化管控和数据分析,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效率,降低了人力资源成本。
相关推荐